• COSPLAY 3D 建模
  • #maker+t=market
  • 3D列印服務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
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» 用戶發文

原文網址 張譯丰
2017-02-12 18:01:35

經過多天的測試最後問題終於解決了!!

感謝大家的回覆與建議,謝謝!

現象 :
多次測試平台校正,發現當噴頭越往Y軸靠近時,會出現 X=>Y軸推進的漂移現象。

問題發現點 :
噴頭回歸 Home 後,意外輕拉到 Y 軸的皮帶,發現 Y 軸的滑軌竟然可以微微振動移動,而X、Z軸都不會有這樣的現象。

因此可以確認問題可能發生在Y軸馬達的同步輪,經檢查後確實為鬆脫 (未逼緊),鎖上後重新列印就比較穩定了!!

特別謝謝 黃俊傑 前輩的提點,感恩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不好意思請問各位前輩

我的設備近期剛組完,晶片都已用三用電錶校正為官方建議的0.4V,皮帶也已使用前輩分享的皮帶張力計校正過。

當機器開始列印到方形上緣時 (Y=>X方向),感覺噴頭快速移動會引起第一層列印件的偏移,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校正呢? 第二層開始噴頭就會穩定地在正確的位置上列印。

黃俊傑
2017-02-12 18:26:14

同步輪?

Alison Wu
2017-02-12 18:56:26

問題應該是平台不平造成噴頭高了ㄧ點,導致料沒完全黏住底板

廖新弘
2017-02-12 19:20:01

你水平偵測是有貼膠帶嗎

廖新弘
2017-02-12 21:42:49

你的OFFSET是有加上紙膠帶的厚度嗎

陳維德
2017-02-12 23:10:27

官方的檔案?,50x50 的有一個gcode 跟stl 要自已切片的是不一樣的,官方的gcode 是沒封頂的而且有3圈邊,你那看起來好像是自已切的,用官方那gcode 印看看,有可能是你切片軟體設定問題

程德馨
2017-02-13 18:05:09

抱歉問一句:晶片電壓校正的資訊在那?感謝

張譯丰
2017-02-15 23:32:16

補上噴頭校正時的漂移現象


原文網址 張譯丰
2016-06-21 19:16:04

大家好~ 小弟最近想印中空的圓柱體,使用 KISSlicer64 切片後,不論垂直或是橫躺的方式,圖面都會有不連續的問題。想請問大家,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修復??

許阿瑋
2016-06-21 19:17:34

Kila-jd Liao
2016-06-22 11:54:17

可能檔案有破面 多餘的面


原文網址 張譯丰
2016-05-27 23:26:42

感謝 前輩的提點

小弟重新校正我的 Atom 2.0.6 :
自原本 Auto level 50% , +0.76

降速至 Auto level 10% , +0.54 (經多次微調以及三重複試驗)

意外發現列印出來的成品,不論是精細度或是機械彈性都有所提升 !!

張譯丰
2016-05-27 23:36:35

材料表面也更具光澤度,似乎與Z軸的高低有關。

依序是 :
0.54 、 0.76 、 0.6

由結果推測,似乎 Z軸 高度降低至一定程度,材料表面的就會具有光澤度。

Sen Tseng
2016-05-28 00:17:13

請問大大您微調是什麼?
Auto level 10% +0.54(請問後面的參數怎來的@@
我這幾天列印大面積,剛剛Auto level 10% 5次以上,開始列印最後還是失敗。。。(右下噴頭最靠近平臺ˊˋ)

張譯丰
2016-05-28 00:25:53

一開始先使用 auto level 10% 校正平面。

再使用 10% 速度重複校正 Z軸 高度。

覺得高度差不多時就開始試印,開始印內圈前半段時,若有異常馬上停止並回到 Home + 噴頭降溫。

重複上面步驟,直到內圈與外框只剩點狀空隙,這時候只需要略為降低 Z軸 參數讓噴頭更貼近平面,慢慢地就會消除孔隙,達到機器較佳的極限參數。

張譯丰
2016-05-28 00:29:34

當最後測試到一個不錯的參數後,進行三重複列印,若是三次都差不多,應該就算穩定了。

消耗的耗材量 < 3~4 g 左右。

或許還有其他更快的方法,但這個方法可行只是比較麻煩。

Sen Tseng
2016-05-28 00:34:21

謝謝大大分享教學(*˘︶˘*)
明天我再試試(>﹏<)

李穆
2016-05-28 01:51:24

去搜尋社團內關鍵字 上蓋太緊

Charlie Ting
2016-05-28 02:44:39

auto level 不減速,z-offset - 0.05~0.1mm,bed roughness + 0.05mm

G29 不夠平就作個弊吧

Moko Jenson Huang
2016-05-28 08:11:14

是啊,加個bed roughness,不要太鑽牛角尖,被第一層逼死自己。

林宏洋
2016-05-28 09:20:43

有時候又跟材料的配方有關,用阿當原廠料印無光澤,可是用副廠印有光澤~~~,印越慢光澤又更亮,我是比較需要無光澤,但是隊友又覺得光澤比較逼真~~~,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只能說需求不同。

林宏洋
2016-05-28 09:24:44

阿當原廠料

李穆
2016-05-28 10:36:32

bed roughness在不太講究高度精度的場合確實好用,不過噴頭走到低點時會有背壓累積與溢料現象,可以觀察一下做取捨

張譯丰
2016-05-28 11:54:26

同樣的材質在不同的條件下產生不同物理特性,有可能跟材質再結晶的過程有關,晶格的改變也會影響光的特性。 我在想比較可能的推論是這樣,不確定正不正確。

林宏洋
2016-05-28 12:03:56

張譯丰 光學性質的添加劑
光澤度

物體表面光澤度是光波平滑的表面反射的結果,表面平滑的大顆粒由於有內反射作用,使得表面像是珠寶。

光澤度(Gloss)可定義成在某特定反射角(Wr)時的反射光強度的比值。

G =\frac{[Ir]Wr}{Ii}

實用上,Wr 皆採用45度。
光譜色 波長(毫米) 光譜色 波長(毫米)
紅 750-610 綠 550-510
橙 610-590 藍綠(靛) 510-480
黃 590-575 藍 480-450
黃綠 575-555 紫 450-400

林宏洋
2016-05-28 12:04:32

Sen Tseng
2016-05-28 19:34:13

調整上蓋及微動開關後,auto level 10% Z測得的數據都不同(1.56~0.83),數據較大的都偏向X軸,請問如果想修正此問題,從硬體上修正會比較好嗎?(組裝或擺放平台不平整)

Sen Tseng
2016-05-28 19:41:26

李穆
2016-05-28 20:46:13

Sen Tseng 你可以試試看玻璃固定夾只用3個,排成正三角形固定玻璃,可以減少一個碗型失真的可能來源,另外三柱的垂直度很重要,用手機下載電子水準氣泡來檢查,而且結構件的各個接縫按照寶典跟組裝說明的要求逐個檢查一下,上蓋拉鬆一點讓它觸發敏感一點(別拉到開口笑),管線順順的用螺旋形放下來(看寶典的圖),基本上就應該可以順順印了。

Sen Tseng
2016-05-28 20:51:01

黃俊傑
2016-05-28 20:54:18

消光好看~~~


原文網址 張譯丰
2016-05-23 20:40:49

各位前輩大家好,小弟昨日剛組完2.0 機台,列印官方測試檔案時發現XY平面有一些線段會出現空隙,Z軸部分則還蠻精準的,想請教該如何校正。

謝謝

黃俊傑
2016-05-23 20:46:13

給你參考參考... 不過你那Z軸感覺還是怪怪的!
校正時的速度建議你降低到10%
https://atom3dp.squarespace.com/firstlayer-2/#head3

陳明谷
2016-05-23 21:08:46

順便問一下 你列印環境是在冷氣房嗎

Cashy Ko
2016-05-24 00:48:26

除了Z軸校正外, 線材品質也有影響, 有些線材的線徑公差較大, 會影響擠料量的穩定性, 可以試看看把出料量增加5%, 讓空隙確實填滿


 

全不選 常用關鍵字